Cursor不能用了?试试便宜量足的替代品 - Windsurf
Windsurf 能自主完成创建文件、写代码等任务。 Cascade 功能可拆解指令并分步执行,Supercomplete 能预测完整代码块,比 Cursor 便宜,支持多模型,是 Cursor 的优质平替。本文介绍它的核心特点。
作者:黑夜路人
时间:2025年7月
Windsurf 介绍
Windsurf是一款前沿的、具备“代理”功能的人工智能(AI)代码编辑器,旨在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,彻底改变软件开发人员编写、调试和运行代码的方式。它不仅仅是一个代码自动补全工具,更是一个能够理解整个项目上下文、自动执行任务并与开发者实时协作的智能开发环境(IDE)。
Windsurf,类似于Cursor,以其独特的Cascade功能脱颖而出。
Cascade功能能够接收用户的提示词,自动生成代码,并精准定位代码的上下文环境。这一特性使开发者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大量重复性任务,显著提升编程效率。
此外,Cascade还能够展示代码变更(diff),并在必要时执行命令行操作,为开发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。
核心理念与定位:
Windsurf的核心理念是让开发者专注于“心流”状态,将繁琐和重复性的编码工作交给AI处理。它被定位为一个“代理式”的AI代码编辑器,意味着它能像一个初级开发人员一样,根据指令自主地完成一系列开发任务,例如创建文件、编写代码、运行测试、修复错误,甚至部署应用。
主要功能与特性:
- Cascade (级联流): 这是Windsurf最具特色的功能。Cascade能够理解开发者的意图,并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可执行的步骤。它可以在多个文件和目录之间进行连贯的操作,自动生成代码、运行终端命令,并在关键节点征求开发者的同意,实现人机协同的开发流程。
- Supercomplete (超级补全): 超越传统的代码补全,Supercomplete能够预测开发者的编程意图,而不仅仅是下一个单词或代码块。它可以根据上下文生成完整的函数、类,甚至是符合项目风格的文档注释。
- Inline AI (行内AI): 允许开发者在代码的任何位置通过自然语言指令,对特定的代码行进行重构、优化、添加注释或修复错误,实现精准、高效的代码编辑。
- 集成式AI终端: 将自然语言指令引入命令行界面。开发者可以直接在终端中使用自然语言要求Windsurf执行复杂的命令,例如安装依赖、启动服务或进行故障排查。
- 可视化与实时预览: Windsurf支持实时预览Web应用,开发者可以直接在预览界面中点击元素,并使用AI对其进行修改,实现了“所见即所得”的AI辅助开发。
- 强大的上下文理解能力: Windsurf能够对整个代码库进行智能索引,深刻理解代码的语义和不同模块之间的关联,从而提供更精准、更具情境感知能力的AI辅助。
与其他工具的比较:
相较于GitHub Copilot等代码补全工具,Windsurf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自动化和项目管理能力。与另一款知名的AI代码编辑器Cursor相比,Windsurf在“代理”能力的实现上更为激进,力求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开发流程。
Windsurf 官网:https://windsurf.com
下载地址:https://windsurf.com/download/editor
Windsurf 基础操作
使用界面:
模型选择更换:
第一步:启动项目与环境设置 (Project Setup)
-
1. 打开项目文件夹: 和使用VS Code等传统IDE一样,你首先需要用Windsurf打开你的项目根目录。
- 2. AI自动索引: Windsurf启动后,会立即在后台对整个项目进行智能索引。它会分析文件结构、代码依赖关系、编程语言和框架、以及现有的代码风格。这个过程是后续所有AI功能能够精准工作的关键基础,因为它帮助AI建立了对你项目的完整“上下文感知”。
第二步:发出高级指令 (Initiating a Task with Cascade)
这是Windsurf与传统AI辅助工具最核心的区别。你不需要逐行编写代码,而是像给一个初级开发人员分配任务一样,发出一个高级、目标导向的指令。
-
1. 打开“Cascade”对话框: 通常会有一个专门的AI对话入口(快捷键或按钮)。
- 2. 用自然语言描述任务: 在对话框中,清晰地描述你想要完成的开发任务。指令应该尽可能具体,包含你的最终目标。
.
- 示例1 (新功能): "创建一个新的React组件,名为UserProfileCard。它应该接收user对象作为prop,并显示用户的头像、姓名和邮箱地址。同时,为这个组件创建一个简单的CSS模块文件来设置样式。"
- 示例2 (API集成): "在后端的api/routes.js中添加一个新的GET路由/api/products。这个路由需要调用ProductController中的getAllProducts方法,从数据库获取所有商品信息并以JSON格式返回。"
-
3. AI生成执行计划: Windsurf的 Cascade 功能会解析你的指令,并将其分解成一个详细的、分步的执行计划。这个计划会清晰地展示AI将要执行的操作,例如:
- ✅ 创建文件: src/components/UserProfileCard.jsx
- ✅ 写入代码到: src/components/UserProfileCard.jsx
- ✅ 创建文件: src/components/UserProfileCard.module.css
- ✅ 写入代码到: src/components/UserProfileCard.module.css
- ⏳ 准备执行...
第三步:审查、协作与授权 (Review and Collaborate)
Windsurf不会盲目执行所有操作,它强调人机协作。
-
1. 审查计划: 在AI执行前,你可以审查它生成的计划。如果发现计划有误或需要调整,可以编辑或否决某些步骤。
-
2. 批准执行: 当你对计划满意后,点击“批准”或“继续”。Windsurf会开始按照计划自动执行操作——创建文件、写入代码、甚至在终端中安装依赖。你可以在IDE中实时看到文件被创建和修改。
- 3. 分步确认: 对于一些复杂或关键的操作,Windsurf可能会在中途暂停,向你展示它生成的代码片段,并征求你的同意,以确保最终结果符合预期。
第四步:局部编辑与优化 (Refine and Optimize)
在AI完成主体框架的搭建后,你通常需要进行一些微调和优化。这时,Windsurf的行内AI和超级补全功能就派上了用场。
-
1. 行内AI (Inline AI):
- 选中一段代码(一个函数、一个代码块等)。
- 使用快捷键或右键菜单唤醒行内AI。
- 输入指令进行精确操作,例如:"将这个函数重构为async/await语法"、"为这段代码添加详细的JSDoc注释"、"优化这个循环的性能" 或 "修复这里的逻辑错误"。AI会直接在原地修改代码。
-
2. 超级补全 (Supercomplete):
- 当你在编写代码时,Windsurf会根据完整的项目上下文,预测你接下来想要编写的 一整块代码 ,而不仅仅是下一个词。这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函数实现、一个类的定义,或是一个符合项目风格的API调用。
- 你只需按下Tab键即可接受整个建议,极大提升编码速度。
第五步:运行与调试 (Run and Debug)
-
1. 集成式AI终端:
- 你可以直接在Windsurf的集成终端中使用自然语言。例如,输入 "运行开发服务器" 或 "执行所有单元测试",Windsurf会将其翻译成具体的终端命令(如npm run dev或pytest)并执行。
-
2. AI辅助调试:
- 当程序运行出错时,你可以将终端中完整的错误日志粘贴给AI。
- 向AI提问:"这个错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应该如何修复?" Windsurf会分析错误堆栈信息,并结合它对你代码库的理解,给出具体的错误原因分析和修复建议,甚至直接提供修复后的代码片段。
核心工作流
开发者在Windsurf中的核心工作流从 “自己动手编码” 转变为 “指挥AI编码” 。
传统流程: 思考 -> 写代码 -> 运行 -> 调试 -> 重复...
Windsurf流程: 构思任务 -> 用自然语言下达指令 -> 审查AI计划 -> 授权执行 -> 对AI生成的结果进行微调和优化。
Windsurf 和 Cursor 使用异同
这两款工具的出现标志着软件开发正从“手动驾驶”迈向“辅助驾驶”甚至“自动驾驶”。它们都基于同一个核心理念: 将开发者从繁琐的编码执行中解放出来,专注于“思考”和“决策” 。由于它们都是基于 VS Code 的分支(fork)构建的,因此在基础UI和操作习惯上已经非常相似,但更重要的是,它们在最核心的AI交互流程上,几乎是“英雄所见略同”。
以下是它们在整个操作层面上的主要相似点,我们将按照一个典型开发任务的生命周期来展开:
1. 任务启动:从高级指令开始 (Agentic Workflow)
这是两者最引人注目,也是最相似的颠覆性功能。你不再需要手动创建文件、写样板代码,而是直接向AI下达一个高级指令。
- 相似操作:
- 打开一个全局AI对话框:在 Windsurf 中,你打开 Cascade ;在 Cursor 中,你打开 AI Chat 并可以切换到 Agent 模式。
- 用自然语言描述任务:你在这两个工具的对话框里,用同样的方式描述一个完整的需求。例如:“帮我创建一个用户登录的API端点,使用Express框架,需要接收用户名和密码,并连接到PostgreSQL数据库进行验证。”
- AI分解任务并生成计划:两者都会分析你的指令,然后生成一个跨多个文件的执行计划。它们都会告诉你,它准备创建哪些文件、修改哪些文件、写入什么内容,甚至执行什么终端命令。
- 审查与批准:最关键的相似之处在于,它们都不会立即盲目执行。两者都会将计划或代码差异(Diff)展示给你,你需要点击“批准”或“应用”,AI才会真正开始修改你的代码库。这个“人机协作”的审查步骤是它们共同的核心安全保障和工作模式。
一句话总结相似点:两者都将 “开发者作为指令发出者,AI作为任务执行代理” 这一核心工作流作为其主要卖点,操作流程都是 “下达指令 -> AI出计划 -> 人类批准 -> AI执行” 。
2. 代码编写与修改:上下文感知与精准编辑
在具体的代码编写和修改环节,它们提供了几乎一致的行内(Inline)编辑和代码生成体验。
- 相似操作:
- 选中代码后按快捷键:可以对选中的代码块进行重构、优化、添加注释、修复Bug等。你会输入一个指令,比如“把这段代码改成 try-catch 结构”。
- 不选中代码按快捷键:可以在光标所在位置,根据上下文生成全新的代码。你会输入指令,比如“在这里实现一个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函数”。
- 行内代码生成/编辑 (Inline Edit/Generate):两者都有一个几乎完全相同的快捷键(通常是 Cmd + K 或 Ctrl + K)。
- AI驱动的自动补全 (AI Autocomplete):当你正常打字时,两者都会提供灰色的代码建议。这些建议远比传统工具智能,能够补全整个函数或代码块。你都可以使用 Tab 键来一键接受建议。
- “与代码聊天” (Chat with Code):你可以选中任意一段代码,然后向AI提问。例如,选中一个复杂的函数,然后问:“这段代码是做什么的?” 两者都会在聊天窗口中给出基于其理解的解释。
一句话总结相似点:在微观的代码操作层面,两者都提供了 “选中即编辑” 和 “上下文感知补全” 的功能,操作方式和快捷键都高度统一。
3. 项目理解与上下文管理 (Context Awareness)
为了让AI能够胜任复杂任务,两者都非常强调对整个代码库的理解。
- 相似操作:
- 自动索引项目:打开一个项目后,两者都会在后台自动扫描和索引整个代码库,以构建上下文。
- 手动添加上下文:在与AI对话时,两者都允许你使用 @ 符号来手动引用特定的文件或目录(例如 @src/utils/auth.js),以确保AI在回答时能聚焦于最相关的部分。
- 外部知识集成:两者都支持通过 @web 等指令,让AI在需要时进行网络搜索,以获取最新的API文档或解决特定问题的信息。
一句话总结相似点:都将 “全代码库上下文” 作为AI能力的基础,并提供了 “@符号引用” 这一标志性的手动指定上下文的操作方式。
4. 调试与错误修复 (Debugging)
当代码出错时,它们的操作流程也极其相似。
- 相似操作:
- 粘贴错误日志:你可以将终端中打印的完整错误信息直接粘贴到AI聊天框中。
- AI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:两者都会分析错误堆栈,并结合对你代码的理解,解释错误原因,并直接给出修复建议或修改后的代码片段。
一句话总结相似点:都支持通过 “粘贴错误日志” 来启动一个AI辅助的调试流程。
如果 已经熟悉了 Cursor 的操作,那么切换到 Windsurf(反之亦然)的学习成本会非常低。 可以将它们看作是 同一套AI辅助开发理念的两种不同实现 。
它们的操作相似性体现在从宏观的 项目级任务自动化 ,到中观的 文件级代码生成 ,再到微观的 行级代码编辑 和 调试辅助 的每一个核心环节。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它们背后AI模型的微调、UI设计的细微差异以及对“代理”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哲学,但对于终端用户而言, 所遵循的核心操作循环几乎是一致的。
Windsurf 使用基本结论:
-
1. Windsurf的基本功能和交互与Cursor是非常接近的,交互体验等很类似。
-
2. 它的 Cascade 中的AI交互模式主要是有 Write/Chat 两种,Write模式很类似于Cursor 的Agent模式,Caht就是大模型聊天,不会真实写代码的操作。
-
3. 在命令执行等方面,聪明度没有Cursor这么聪明,解决Bug的能力靠近Cursor,现有项目维护等特性方面还需要探索。
-
4. 基本价格比Cursor每个月便宜35块钱(15$/月,500次快请求),支持的模型包括 Cluade/GPT/Gemini 等主流的LLM,个人认为是Cursor非常好的平替。
【想要讨论AI编程和AI技术加群,请去WX公众号:黑夜路人技术】
更多推荐
所有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