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周前,我用 AI 编程工具(Cursor)做出了一个完整的课题组网站,包含前台展示和后台管理系统。整个过程中,我没有写过一行代码。
这个结果连我自己都有些意外。一年前,我作为零技术基础的新人,面对代码还是一头雾水 (虽然现在也还是)。但随着工作中接触各种开发工具,特别是公司里开始普及 Cursor——这个被同事们称为"编程游戏规则改变者"的 AI 编程助手,我开始思考:既然连专业开发者都说它强大,那我这个半吊子能不能也试试?
于是就有了这次实验:能否完全依靠 AI 工具,从零实现一个完整的 Web 项目?


传统的网站开发需要掌握前端、后端、数据库、部署等多个技术栈,学习成本高,上手门槛非常高。但 Cursor 的出现让这个门槛大幅降低(自我感觉):

  • 从写代码到描述需求:我更像是一个"产品经理",负责提出想法和需求
  • 从技术专家到想法执行者:AI 负责具体的代码实现
  • 从完整技术栈到工具组合:选择合适的工具链,而非从零学习每个技术细节
    我就觉得,是时候让我把想法变成现实了。

步骤1:明确需求和目标

我想做一个课题组网站,主要服务两类用户:课题组成员(内部管理)和外部访客(展示宣传)。
基于这个定位,我规划了功能模块:

  • 前台:首页、发表文章、团队成员、联系我们
  • 后台:管理员快速上传和管理文章,这样以后如果有文章更新也不需要我一直去维护

步骤2:技术选型

这一步我认为是最重要的,它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基础架构。但因为我确实对架构缺乏了解,所以就请教了组里的技术大佬,让他帮忙定下整体的框架。大佬考虑到项目规模较小且主要用于我个人学习体验,帮我选择了这样的技术组合:

  • 开发工具:Cursor(AI 编程工具)/ Trae / Qcoder等都可以,我这里用的cursor
  • 技术框架:Next.js + shadcn/ui + Tailwind CSS
  • 后端服务:Supabase(开源,提供数据库和认证)
  • 部署平台:Vercel(免费的 hobby 方案)

大佬还帮我在Cursor中制定了编码规范(rule),让 AI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遵循统一的代码风格、样式风格。不过在我把网站开发完后,另一位大佬说像我这样的菜鸟更适合Nuxt框架而不是Next.js🐶
大佬给我的rule

步骤3:设计前台展示网页

打开 Cursor,我开始了和 AI 的"对话式开发"。第一个prompt如下:

“我要做一个课题组的网站,包含首页、文章、团队成员、联系我们四个模块。这个网站主要是为了课题组成员和外部访客浏览。希望一步一步来,让我们首先设计首页。首页顶部需要课题组名称和横幅图片,下方展示最近发表的5 篇文章,参考展现形式如图…”

这里主要包含三个内容:

  1. 首先明确你的需求:具体要做什么样的网站,是电商网站、个人博客、还是课题组网站,包含哪几模块
  2. 明确你的需求后,就要说明你的目的:这个网站具体是做给谁看的?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个目的写在cursor的rule里,我是直接在对话框里说明的。最后就是一定要让AI一
  3. 分步骤执行:一定要让AI步一步来,让每一步骤都能按照你的预期去执行。因为我最开始的时候没有经验,直接让AI把网站所有模块一次性全部生成,结果效果惨不忍睹。所以最好分模块的去执行,让AI每一个模块都已经完全执行完了,并且你检查没有问题了,再开启新的模块,然后开始重复上述步骤。

其实按这个步骤来,首页就已经生成一个比较让我满意的样式了,但我想让首页更加好看,就会进一步让AI优化细节,比如:

“这个首页展示的最近发表的5篇文章能不能包含更多内容?每篇文章左侧放文章的图片,右侧放文章的标题、作者、期刊、以及摘要”。

依次类推,每个页面都是按照这样的逻辑。如果你看到喜欢的网页设计,也可以直接截图上传,告诉AI“某个部分参考这个图片实现"。关键是要具体明确地描述需求。

这个过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:我更像是一个产品经理,专注于功能定义和用户体验,而 AI 负责具体的技术实现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步骤4:网站获取真实数据

前台框架完成后,网站展示的都是假数据。要让它真正可用,需要接入真实的数据库。当然这一步我也完全没有写代码。我是用的Supabase(https://supabase.com/)作为我的后端,我在 Supabase 创建了项目后,跟 AI (任意AI模型都可以)说明需求:

“我需要进行课题组的文章管理、团队成员管理,请帮我设计两张表”。

AI 给出初步设计后,我发现字段不完全符合需求,于是进一步细化:

“文章表需要包含标题、作者、期刊、发表时间、摘要、DOI等字段…”

AI 生成建表的 SQL 语句,我直接在 Supabase 中执行,两张表就创建完成了。
创建完表后,就需要导入真实数据,作为一个懒人,我实在不想手动一篇篇导入100篇文章。所以我从Google Scholar 上复制了导师发表的所有文章信息,直接发给 AI:

“帮我把这些文章批量插入到数据库中,按照对应字段匹配”

表设计完成后,我回到了Cursor,跟Cursor中的AI模型对话,说明:

“我后台用的数据库是Supabase的xxx项目。首页展示的最新发表的5篇文章,需要从xxx项目的文章表中按发表时间排序获取,标题对应title 字段,作者对应 authors 字段…”

AI 完全理解了我的需求,实现了前台与数据库的完美连接,此时我的首页已经完全展示了真实数据,其他页面的操作也是完全一样的逻辑。
supabse项目首页

步骤5:设计后台管理系统

完成步骤4后,其实网站已经可以部署并让别人访问了,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,我发现需要一个简单的后台,让管理员能够自己更新文章内容,而不需要每次都找我(cursor)修改代码,于是我又跟Cursor对话了:

“我希望设计一个对应的后台管理系统,包含文章管理功能,实现文章的增删改查。所有文章以表格形式展现,操作列支持编辑、删除功能,删除前需要确认提示,同时支持添加新文章的弹窗…”

因为项目相对简单,不涉及复杂的多表操作,AI 生成的准确率很高,基本一次就能满足需求。

步骤6:一键部署

最后,我希望我的网站可以让别人访问,就需要部署,这里我借助了Vercel (https://vercel.com/)。部署过程如下:

“我想将网站部署到 Vercel,请帮我完成部署配置”

然后AI 指导我完成了以下步骤:将代码推送到 GitHub、在 Vercel 中连接 GitHub 仓库、配置必要的环境变量(如 Supabase 的 API 密钥)、一键部署。
整个部署过程不到五分钟!网站不仅成功上线,Vercel 还自动分配了域名和 SSL 证书。更棒的是,每次推送main分支的代码,Vercel 都会自动重新部署,这一套流程真的很方便。
vercel界面


至此,一个完整的、可以公开访问的课题组网站就诞生了。从想法到上线,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周(下班后抽时间做的),而我确实没有写过一行代码。这次实验让我意识到,AI 工具不仅降低了技术门槛,还让非开发者也能快速实现想法。未来,我计划尝试加上更复杂的功能,比如加上用户登录功能或多语言支持。Cursor 让我从‘害怕代码’变成了‘享受创造’。

Logo

汇聚全球AI编程工具,助力开发者即刻编程。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