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pilot 用得越多,debug 越不会了;ChatGPT 用得越久,自己动脑越少了。
这不是危言耸听,是我真实踩坑 3 个月后的感受。


一、为什么我一开始以为 AI 是“效率神器”

三个月前,我刚进一家创业公司,项目时间紧,技术栈杂,从后端 Node 到前端 Vue3,到处是坑。
我每天打开 VSCode 就开启 Copilot,遇到需求就丢给 ChatGPT。不得不说,刚开始的效率真的飞起了

  • 工具函数几乎不写,ChatGPT 全包;

  • SQL 语句从手写变成“自然语言 -> 查询语句”;

  • 一些重复性的业务代码(CRUD)一秒出;

我当时心想:AI 编程真的是未来,程序员能活成 prompt 工程师太爽了!


二、但问题很快出现了…

AI 写出来的代码,表面上看“能跑”,但实际却有非常多潜在坑点

1. 不符合业务上下文

比如我用 ChatGPT 写一个权限校验中间件,它给了一个看似合理的逻辑,但其实完全不符合我们权限系统的数据结构。

我居然还debug 了两个小时,最后才发现不是代码问题,而是 prompt 本身就错了

2. 隐藏的性能问题

让 AI 帮我写 Redis 缓存逻辑时,它生成了个“伪逻辑”:

  • 每次访问都刷新缓存;

  • 并发场景下没有锁处理。

看起来完美,实际上上线一周就炸了,一堆缓存穿透 + 数据错乱。

3. 代码审美严重下降

我开始习惯性复制 AI 的回答,不再优化变量命名,不再关注边界条件,不再考虑可读性。
三个月前写的代码,现在我自己都想重构。


三、我总结了几个「用 AI 编码」的真实教训

1. AI 是外包助手,不是架构师

AI 可以帮你生成一段“可以运行”的代码,但它不会帮你评估技术选型、业务适配、团队协作成本
你要用脑子,不是用它的脑子。

2. prompt 越精准,代码越接近理想状态

同样是“写一个 JWT 登录验证逻辑”,

  • 如果你只是说“写一个 JWT 验证”,它会给你最基础的实现;

  • 如果你说“使用 koa、考虑 token 过期刷新机制、结合 redis 存储黑名单”,结果就完全不同。

prompt 就是你的技术思维体现,不是一句话糊弄过去。

3. 遇到不懂的代码,先别问 AI,先自己 debug

我现在强迫自己做一个事:

  • 不懂的报错,优先自己查官方文档 + 打 log;

  • 真搞不定,才去问 ChatGPT。

否则你的问题解决能力会严重退化。


四、我现在是怎么使用 AI 辅助开发的?

不是不用,而是用得更克制、更策略性

场景 我的做法
写工具函数 用 AI 起草,自己 review & 重构
代码审查 让 AI 帮我解释 diff,提高效率
性能分析 只让 AI 提思路,具体逻辑自己调
写注释、文档 全部交给 AI,效率拉满
设计架构 / 模块划分 AI 不参与,人脑主导

五、写在最后:AI 编程的未来,属于有判断力的开发者

说实话,现在用 AI 写代码确实是大势所趋,我不是反对,而是提醒:

如果你放弃思考,把代码交给 AI 去决定,未来也许你就变成了“代码搬运工”;
但如果你保留了架构判断力、业务理解能力,那 AI 就是你的“超级外包兵”。

所以别问「AI 会不会取代程序员」,而是要问:

你是不是在退化成一个“只会问 AI”的程序员?


如果你也在用 Copilot / ChatGPT 编程,欢迎留言聊聊你的感受。
这场工具革命,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,但也要清醒

Logo

汇聚全球AI编程工具,助力开发者即刻编程。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