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了多年程序员,目睹了 AI 从崭露头角到如今深度融入编程领域的全过程,最近关于 AI 是否会替代程序员的讨论特别火,今天就从技术角度跟大伙好好唠唠。

先讲讲现在市面上那些 AI 编程工具,那可真是五花八门。像 GitHub Copilot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,它就像个如影随形的代码小助手,只要你写个简单注释,比如 “# 计算数组平均值”,它马上就能在代码编辑框里给你补全相关代码,效率特别高。还有字节跳动的 Trae,功能更是强大,不仅能实现代码补全,你要是对代码有疑问,它能详细解释;代码写完了,它还能帮忙生成单元测试,遇到问题还能定位和修复。这些工具极大提升了代码编写效率,尤其在处理那些常规、有固定模式的代码任务时,优势明显。

我还记得有一次做一个小型数据处理项目,要对大量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清洗、分析,涉及很多数据读取、格式转换、计算统计量的操作。以往这类工作得花费大量时间写基础代码,这次我尝试用 Copilot 辅助。从读取 CSV 文件,到清洗数据中的异常值,再到计算关键指标,Copilot 根据我的注释和代码上下文,快速生成了大部分代码框架,我只需要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微调,原本预计两三天的工作量,一天就完成了。那一刻,我切实感受到 AI 对基础代码编写工作的冲击。

但这是不是意味着程序员就要被替代了呢?远没这么简单。拿系统架构设计来说,这可不是 AI 能轻易搞定的。我参与过一个大型分布式电商系统的架构搭建,要综合考虑业务峰值流量、数据存储与读写性能、不同业务模块的耦合与解耦、系统扩展性和维护性等诸多复杂因素。比如,商品展示模块对读取速度要求极高,得采用缓存技术来加速;而订单处理模块涉及事务一致性,架构设计要格外严谨。这些决策需要对业务有深刻理解,对各种技术方案的优缺点了如指掌,还得预测未来业务发展可能带来的技术挑战。AI 虽然能提供一些参考架构,但往往缺乏对实际业务场景的深度洞察,最终方案还是得靠团队里资深架构师们反复研讨、权衡利弊才能确定。

再讲讲算法优化。公司之前做图像识别相关项目,要提高图像分类算法的准确率和速度。我们尝试了多种优化策略,像调整神经网络结构、选择合适的损失函数、优化超参数等。这需要程序员深入理解算法原理,根据实验结果不断尝试新方法。AI 可以帮忙进行一些参数搜索、模型训练,但在提出创新性优化思路方面,目前还很难替代人类程序员。就像在探索新的神经网络结构时,往往需要从生物学、数学等多学科角度获取灵感,结合实际业务场景进行大胆创新,这是人类思维的优势领域。

在代码审查环节,AI 也有局限性。虽然一些工具能检查出语法错误、部分常见代码规范问题,但对于代码逻辑合理性、可维护性、可扩展性的审查,还是离不开程序员的经验判断。比如,一段代码在当前功能下看似没问题,但从整个项目长远发展、多人协作角度看,可能存在潜在隐患。之前我们组有个同事写了一段实现特定功能的代码,从语法和功能实现上都正确,但没有考虑到后续其他模块可能对该功能的复用需求,导致代码耦合度高,维护困难。这种问题 AI 很难发现,只有有经验的程序员在审查时,从全局视角出发才能察觉。

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,AI 会重塑程序员这个职业。基础代码编写工作会逐渐被自动化工具取代,就像工业革命后,重复性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一样。但同时,也会催生新的岗位需求和技能方向。比如,大模型训练、调优相关岗位人才稀缺,因为要训练出性能优良的代码生成模型,需要掌握深度学习框架、数据处理、算法优化等多方面知识;还有将 AI 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岗位,像利用 AI 优化业务流程、开发智能应用,这需要程序员既懂技术又懂业务。

所以,AI 不是要替代程序员,而是促使程序员提升技能、转变角色。那些只会机械写代码、不学习新技术、不深入理解业务的程序员,在 AI 时代可能会被淘汰;但能紧跟技术前沿,掌握复杂系统设计、算法优化、跨领域知识融合,把 AI 当成强大辅助工具的程序员,将迎来更多机遇。咱们程序员得主动拥抱变化,不断学习,才能在这场技术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大伙对 AI 和程序员未来发展有啥想法,欢迎在评论区一起探讨!

Logo

汇聚全球AI编程工具,助力开发者即刻编程。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