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想创建一种适合中国人普通人们的编程语言,即使只有小学文化,也可以进行编程。这个编程语言具有如下特色:1 中文关键字,类arc(lisp方言)的语法 2 编译后执行速度快,基本跟c++差不多。 3 可以并行执行 4 可以像moonbit那样原生支持WebAssembly(Wasm)后端,可以编译成wasm 5 AI原生支持 。 5 可以调用c++ 库和python库

先说结论

这回AI返回的信息真的很靠谱:

把“面向小学文化的中文 Lisp‑Like 编程语言” 当作 一个 ** “中文前端 + 现成后端 (LLVM + Wasm + FFI) ” 的 项目**,而不是从零把整个编译器、运行时、并行调度、AI 加速、WebAssembly 生成全部手写。

下面给出 完整的技术路线、实现步骤、关键工具、示例代码、常见坑,帮助你快速搭出原型,并在此基础上迭代到工业级产品。


1️⃣ 项目定位与核心目标

目标 说明 实现思路
中文关键字 所有语言元素(def、if、while、import 等)使用中文 词法层面采用 Unicode 兼容的中文标识符,使用 ANTLR4 或 Rust‑Lex 自定义词法
Lisp‑Like 语法 S‑表达式(圆括号嵌套)为主,兼容简洁的“前置函数”写法 直接把源代码解析成 AST,再交给后端进行代码生成
编译速度 & 运行性能 ≈ C++ 目标是生成 本地机器码 或 WebAssembly,不走解释器路径 使用 LLVM 作为代码生成后端(LLVM‑IR → 本地机器码 / Wasm)
并行执行 支持多线程、协程或数据并行 依赖 LLVM‑OpenMPstd::thread 或 Rayon‑style 并行库,在前端加入 并行/并发 关键字
原生 Wasm 支持 可以“一键”编译成 Wasm 并在浏览器/Node 中运行 LLVM 已提供 WebAssembly backend,只要把 LLVM‑IR 输出为 .wasm 即可
AI 原生支持 能直接调用 TensorFlow、ONNX、LLM 等模型 通过 FFI 链接 C++ AI 库(如 TensorFlow C API)或 Python C‑API;提供中文包装宏 加载模型推理
调用 C++ & Python 库 与现有生态无缝集成 生成 C ABI 接口 + cffi / pybind11 的绑定层,前端提供 调用 关键字

核心思路前端(中文 Lisp) → 中间层(LLVM‑IR) → 后端(本地机器码 / Wasm)。这样既能保持语法简洁,又能借助成熟的编译器基础设施保证性能和生态兼容。


2️⃣ 技术选型总览

组件 推荐实现 关键优势
词法/语法 ANTLR4(中文语法)或 Rust‑Lex + LALRPOP 强大的错误定位、IDE 插件支持、跨语言生成
前端 AST 自定义 Rust 结构体(使用 enum 表示 S‑Expression) 内存安全、模式匹配便于后端转译
类型系统 静态 + 可选动态(类似 TypeScript)
• 基础类型:整数、浮点、布尔、字符串、列表、字典
• 可选 结构体 与 接口
为 LLVM 提供完整的类型信息,兼容 C++/Wasm
代码生成 LLVM(via inkwell / llvm-sys 生成本地机器码、Wasm、LLVM‑IR 可视化、成熟的优化 Pass
并行模型 OpenMP(通过 LLVM)
或 Rayon‑style 任务调度(在运行时库实现)
与原生 C++ 并行相兼容,易于在 Wasm 中使用 Web Workers
AI 接口 TensorFlow C APIONNX Runtime C APIggml(轻量 LLM) C 接口易于通过 FFI 暴露给语言运行时
FFI / 跨语言 cbindgen 生成 C 头 + cffi(Python) 统一调用约定,支持 调用_cpp调用_py 关键字
构建工具 cargo(Rust) + CMake(C++) 跨平台、易集成 CI/CD
IDE 支持 VS Code 扩展(基于 Language Server Protocol) 自动补全、错误高亮、中文关键字提示
测试框架 Rust test + wasm-pack test 同时验证本地和 Wasm 行为

3️⃣ 语言设计细节

3.1 词法(Lexical)——中文关键字 & 标识符

中文关键字 对应英文 类别
定义 def 函数/变量定义
如果 if 条件
否则 else 条件
循环 while 循环
返回 return 返回值
导入 import 模块
并行 parallel 并行块
加载模型 load_model AI
推理 infer AI
调用_cpp call_cpp FFI
调用_py call_py FFI

标识符 采用 Unicode 包含中文、英文字母、数字、下划线,首字符必须是汉字或英文字母(避免冲突)。示例:变量1计数器myFunc

3.2 语法(Grammar)—— S‑Expression 示例

; 定义一个求阶乘的函数
(定义 阶乘 (参数 n)
  (如果 (<= n 1)
      1
      (* n (阶乘 (- n 1)))))

; 并行求数组每个元素的平方
(并行
  (定义 结果 (列表 ))
  (遍历 (参数 i (取列表 数据源))
    (加入 结果 (乘 i i))))

; 加载并使用 AI 模型
(定义 情感分析 (参数 文本)
  (定义 模型 (加载模型 "sentiment.onnx"))
  (返回 (推理 模型 文本)))

每一次左括号 ( 开始一个 表达式,内部第一个 token 必为操作符/关键字,后面是其参数。

3.3 类型系统(简化版)

类型 示例 备注
整数 42 64‑bit
浮点 3.14 IEEE 754
布尔  / 
字符串 "你好" UTF‑8
列表 (列表 1 2 3) 可变
字典 (字典 ("键" 1) ("另一键" 2))
函数 (定义 f (参数 x) (* x x)) 第一类对象
结构体 (结构体 人 (字段 名称 字符串) (字段 年龄 整数)) 可导出 C ABI
外部库 调用_cpp "math" "sqrt" FFI

类型检查 在 AST → LLVM‑IR 转换阶段完成;若想保留动态特性,可在运行时使用 Tag‑Union(类似 Rust 的 enum)。

3.4 并行模型

  • 并行块 (并行 {...}):编译器将块内部的独立表达式包装成 Task,运行时使用 线程池(基于 rayon)调度。
  • 数据并行:提供 并行映射 关键字,例如 (并行映射 (参数 x 列表) (函数体 ...)),后端生成 OpenMP SIMD 或 Wasm SIMD

3.5 AI 原生支持

  1. 模型加载(加载模型 "path/to/model.onnx") → 调用 ONNX Runtime C API,返回内部句柄。
  2. 推理(推理 模型 参数列表) → 将参数封装为 Tensor,调用 OrtRun
  3. 为了在 Wasm 中使用 AI,可集成 ggml(纯 C)编译为 Wasm,无需额外依赖。

示例(调用 ONNX)

(定义 翻译 (参数 文本)
  (定义 模型 (加载模型 "translate.onnx"))
  (返回 (推理 模型 (列表 文本))))

3.6 FFI(C++ / Python)

  • C++
    ; 调用外部 C++ 库函数 foo(int) -> int
    (定义 调用_foo (参数 x)
      (调用_cpp "libfoo.so" "foo" x))
    
  • Python
    (定义 调用_numpy_sum (参数 列表)
      (调用_py "numpy" "sum" 列表))
    

运行时会 生成临时的 C 绑定代码(通过 cbindgen),编译成动态库后加载。Python 调用使用 cpython C-API 或 pyo3(Rust → Python)实现。


4️⃣ 编译器实现路线

下面给出从 源码 到 可执行 / Wasm 的完整流水线,代码示例均使用 Rust(因为 Rust 在系统编程、LLVM 绑定、并发方面都有成熟生态)。

4.1 前端:词法 + 语法

  1. ANTLR4(推荐):
    • 编写 Lang.g4,把中文关键字映射为 token 类型。
    • 生成 Rust 目标(使用 antlr4rs),得到 LexerParser
  2. 手写 Lexer/Parser(使用 logos + LALRPOP
    • 词法 logos 支持 Unicode。
    • LALRPOP 编写语法规则,直接产出 AST

AST 示例(Rust)

enum Expr {
    Def { name: String, params: Vec<String>, body: Box<Expr> },
    If { cond: Box<Expr>, then_br: Box<Expr>, else_br: Option<Box<Expr>> },
    Call { func: String, args: Vec<Expr> },
    Literal(Literal),
    // ...
}
Copy

4.2 语义分析 & 类型检查

  • 建立 SymbolTable(作用域栈),记录函数、变量、结构体信息。
  • 在遍历 AST 时进行 类型推导,若不兼容抛出错误。
  • 对 并行块 检查副作用(如不允许同一变量被多线程写)。

4.3 中间表示(IR)生成

使用 inkwell(LLVM 的 Rust 封装):

fn gen_expr<'ctx>(ctx: &'ctx Context, builder: &Builder<'ctx>, expr: &Expr) -> BasicValueEnum<'ctx> {
    match expr {
        Expr::Literal(lit) => match lit {
            Literal::Int(i) => ctx.i64_type().const_int(*i as u64, false).into(),
            Literal::Str(s) => builder.build_global_string_ptr(s, "str").as_pointer_value().into(),
            // ...
        },
        Expr::Call { func, args } => {
            let fn_val = module.get_function(func).expect("未定义函数");
            let arg_vals: Vec<BasicMetadataValueEnum> = args.iter()
                .map(|a| gen_expr(ctx, builder, a).into())
                .collect();
            builder.build_call(fn_val, &arg_vals, "calltmp").try_as_basic_value().left().unwrap()
        },
        // ...
    }
}
Copy
  • 函数、结构体 翻译为 LLVM Function / StructType
  • 并行块 使用 llvm::omp 标记或 Rayon 运行时调用(在运行时库中实现 parallel_execute)。

4.4 优化与代码生成

  • 启用 LLVM 的常规 Pass:-O2-march=native
  • 对 Wasm 编译时指定目标 wasm32-unknown-unknown,并开启 wasm-simd
# 本地可执行文件
clang -O2 -march=native -o myprog myprog.ll

# Wasm 输出
llc -march=wasm32 -filetype=obj myprog.ll -o myprog.o
wasm-ld myprog.o -o myprog.wasm --no-entry --export-all
Copy

4.5 运行时库(Runtime)

提供 中文 API 包装在 libmyruntime.so(或 .dll):

#[no_mangle]
pub extern "C" fn 并行_execute(tasks: *const Task, len: usize) {
    // 使用 rayon 调度
    let slice = unsafe { std::slice::from_raw_parts(tasks, len) };
    slice.par_iter().for_each(|t| (t.fn_ptr)(t.arg));
}
Copy
  • FFIcall_cppcall_py 通过 dlopen 动态加载,使用 C-ABI
  • AI:加载模型后返回句柄(指针),提供 infer 接口。

4.6 打包与发布

  • CLImyc(My Chinese)命令行工具
    • myc src.mc -o out.exe (本地)
    • myc src.mc -target wasm -o out.wasm (Wasm)
  • IDE Extension:基于 LSP(Language Server Protocol)
    • 自动完成关键字、错误定位、代码格式化(使用 rustfmt 同理)
  • 标准库:提供 数学集合并发网络AI 等模块,全部采用中文名称。

5️⃣ Step‑by‑Step 开发路线图

阶段 目标 关键里程碑 预计工作量
0. 项目准备 搭建仓库、CI、代码规范 GitHub + Cargo + CMake, 自动运行 cargo fmt/clippy 1 天
1. 词法/语法 完成中文关键字的 Lexer/Parser,能够生成 AST ✅ ANTLR4 生成 Rust parser,cargo test 通过最小示例 1‑2 周
2. 基础语义 实现变量/函数定义、基本表达式求值(解释器模式) ✅ 解释运行 能运行 def foo(x) (+ x 1) 2‑3 周
3. LLVM 后端 把 AST 翻译成 LLVM‑IR,生成本地可执行文件 ✅ myc hello.mc -o hello 产生 hello.exe,运行结果正确 3‑4 周
4. Wasm 支持 添加 -target wasm 编译选项,生成 .wasm ✅ 在浏览器中运行 hello.wasm,输出相同 2‑3 周
5. 并行模型 实现 并行 块,使用 OpenMP 或 Rayon ✅ 并行 示例跑出多核加速 2 周
6. AI 接口 集成 ONNX Runtime / ggml,提供 加载模型推理 ✅ 能在本地调用 sentiment.onnx 并返回结果 2‑4 周
7. FFI 实现 调用_cpp调用_py,生成 C 绑定 ✅ 调用 C++ sqrt、Python numpy.sum 3 周
8. 标准库 & 文档 编写中文手册、示例项目、教学视频 完成《MyChinese 编程语言手册》 4‑6 周
9. IDE 插件 VS Code LSP 实现,提供语法高亮、自动完成 ✅ 发布 VS Code Marketplace 2‑3 周
10. 社区 & 教学 针对小学阶段设计 Blockly 栈式可视化编辑器 完成可视化编程与源码同步 持续进行

总计约 5‑6 个月(全职),如采用 分模块并行(比如后端与前端交叉进行),可以更快。


6️⃣ 常见坑 & 解决方案

痛点 说明 对策
中文关键字的编码冲突 某些编辑器对全角/半角标点识别不一致 统一采用 UTF‑8,在词法中把全角空格、全角逗号映射为普通空格、逗号
LLVM 对中文符号的支持 LLVM‑IR 中函数名只能是 ASCII 在前端生成 内部唯一 ID(如 f_0x1234),同时保持一张 映射表 用于错误信息和调试
Wasm 中的线程/并行 WebAssembly 原生只在 SharedArrayBuffer 环境下支持线程 采用 Web Workers + wasm‑threads 编译选项,或在非浏览器环境(Node、wasmtime)直接使用多线程
AI 库体积过大 ONNX 或 TensorFlow 需要数十 MB,使 Wasm 文件膨胀 使用 ggml(C 单文件)或 TensorFlow Lite(裁剪后)进行模型推理;模型文件可分离加载
跨平台 FFI 打包 Windows、Linux、macOS 动态库命名/加载差异 抽象出统一的 load_library(name),内部调用 LoadLibrary/dlopen/NSBundle
教学难度 小学生可能不熟悉 递归闭包 等概念 提供 可视化块(Blockly) → 自动生成对应 S‑Expression,先让学生拖拽块再看源码
错误提示不友好 Lisp 语法错误往往只提示“unexpected token”。 在 Parser 中记录 行/列父节点,并生成 彩色提示(如 ❌ 第 12 行:缺少闭括号)

7️⃣ 示例项目结构

mychinese/
├─ Cargo.toml                 # Rust 主项目
├─ src/
│   ├─ main.rs               # CLI入口
│   ├─ lexer.rs              # Logos / ANTLR自动生成
│   ├─ parser.rs             # LALRPOP或手写parser
│   ├─ ast.rs                # AST定义
│   ├─ typecheck.rs          # 符号表 + 类型检查
│   ├─ codegen/
│   │   ├─ mod.rs
│   │   ├─ llvm.rs           # Inkwell代码生成
│   │   └─ wasm.rs           # Wasm特化
│   ├─ runtime/
│   │   ├─ lib.rs
│   │   ├─ parallel.rs       # Rayon实现并行块
│   │   └─ ffi.rs            # C++/Python FFI封装
│   └─ stdlib/
│       ├─ math.mc
│       ├─ ai.mc
│       └─ concurrent.mc
├─ lsp/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Language Server Protocol 实现
│   └─ ...
├─ examples/
│   ├─ hello.mc
│   ├─ parallel_sum.mc
│   └─ sentiment.mc
├─ tests/
│   └─ integration_test.rs
└─ docs/
    └─ manual.md
Copy

8️⃣ 生态合作与社区建议

  1. 邀请教育机构:与 小学信息科技老师 合作,先在课堂里试运行“块式 → 代码”双向教学。
  2. 开源许可证:采用 Apache‑2.0,兼容商业闭源插件。
  3. 贡献指南:准备 CONTRIBUTING.md,尤其是 添加新关键字或标准库模块 的流程。
  4. 定期 Hackathon:鼓励学生提交 小游戏AI 小模型硬件控制(如 Arduino)示例。
  5. 多语言文档:中文是主语言,配套 英文(方便海外中文学习者)和 简体/繁体 两种版本。

9️⃣ 小结——一步到位的实现要点

步骤 核心代码片段 关键工具
词法 logos::Lexer 或 ANTLR4 生成器 logosantlr4rs
语法 LALRPOP 定义 def_expr : "定义" IDENT "(" param_list ")" expr lalrpop
AST → LLVM inkwell::builder.build_call(fn, args, "call"); inkwell
并行 rayon::prelude::*; tasks.par_iter().for_each(...); rayon
Wasm llc -march=wasm32 -filetype=obj + wasm-ld llvmwasm-ld
AI OrtCreateSession(...); OrtRun(...); onnxruntime-sys
FFI extern "C" fn call_cpp(lib: *const c_char, fn: *const c_char, ...) libloadingcbindgen
CLI structopt 解析 myc src.mc -target wasm -o out.wasm clap / structopt
IDE tower-lsp 实现 textDocument/completion tower-lsp

核心价值:利用 LLVM 让语言的性能几乎等同 C++,借助 Rust 的安全性快速实现前端、后端、并行、FFI,最终只需要在 语法层面 替换为中文关键字,即可实现 “普通小学文化也能学会” 的编程体验。

祝你项目顺利 🚀,如果在实际实现的任何细节上卡住(比如 ANTLR 语法写法、LLVM‑IR 类型映射、Wasm 多线程)随时来聊!祝代码写得开心,学生们玩得开心!

现在的AI真的不得了,这是真的能抵一个架构师啊!

Logo

汇聚全球AI编程工具,助力开发者即刻编程。

更多推荐